(资料图片)
一德路,广州著名的海味干果一条街,这里充满了浓浓的市井味、满满的烟火气。时至今日,这条街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从业人员的年轻化,越来越多“新生代”海味人积极探索新潮事物,改善经营理念,致力打造品牌,让传统行业焕发出新活力、新面貌、新变化。
常年海味飘香,常年熙熙攘攘,对于老广来说,一德路是他们最熟悉的“年货一条街”。一德路东接海珠广场,西接人民南路。因附近有一德学社而得名。
一德路海味干果一条街的历史,则要从“三栏”说起。广州人习惯把商品集散地称作“栏口”,俗称“九八行”。广州靠水吃水,货运主要依赖水路,栏口也大部分设在珠江边。清末的谷栏在一德路西端(仁济路口),也叫谷埠。20世纪初年,谷栏移到了一德路东段(五仙门)。广州最大的果栏、菜栏、咸鱼栏都集中在一德路南侧,广州人一说“去三栏”,就知道是去一德路。
从“三栏”开始,一德路一步一步演化成海味干果一条街,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早在二十多年前,预制菜就在一德路开始出现了。“买海味,到一德”已经成为广州千年商都一张靓丽的金色名片。
(资料图片)
“鲍参翅肚、鱿章地墨、三菇六耳”,用这12个字就可以代表一德路海味干果行业经营的三百多个品种。从更为深远的角度,这里更代表了“食在广州”的饮食文化:“会煲汤,煲靓汤”是广州人的标配,而煲汤的主要材料就离不开海味干果,不论是用“鲍、参、翅、肚”煲汤,还是在煲汤时加上冬菇、瑶柱、章鱼等配料,各类农产品在一德路一应俱全。可以说,这里是体现广州烟火气的一个重要窗口。
(资料图片)
过去三年,一德路海味干果行业的经营稍差。现在,这条路的烟火气又回来了。记者了解到,今年春节期间,各商户的经营情况总体上都有起色,销售量比前三年均有增加,尤其是盆菜的需求量上涨,不少商家出现盆菜脱销的情况。与此同时,海参、虫草、花旗参、鱼胶等滋补产品的需求量较以往有所增加,这与人们养生意识的提高有紧密联系。
传统行业焕发新活力、新变化
向现代企业转型,着力塑造品牌
策划部、销售部、直播部、研发部……走进广州托尼可食品有限公司,各部门在有序运行着。与大家对海味干果行业的传统印象不同,现在越来越多商家通过“个转企、小升规”实现转型升级,改变以往个体户守着档口经营的模式,向现代企业转型发展。
(受访者供图)
如何持续讲好品牌文化?记者了解到,该公司借助电商平台、网络直播等渠道,进行产品推介。“去年,我们成立了直播团队,利用时下流行的方式每天定期直播。”公司直播部门负责人袁泽鸿说道。记者看到,除了直播带货,该公司还利用短视频平台,介绍产品特点、科普养生知识、分享养生菜谱等。
借助网络平台优势
探索新品研发
“宝宝们,喜欢这款产品的可以抓紧入手了。”“花胶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对人的身体是很有好处的……”广州市习宝食品有限公司直播间内,摆了一台补光灯,主播手拿产品面向手机,滔滔不绝地在和直播间里的观众互动。与大多数人对这一行业的固有印象不同,如今商户已不再囿于传统的线下销售模式,而是积极借助流行的平台,探索发展新模式。
广州市习宝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舒宁做海味生意起家,2015年她组建了公司并创立“悦栈”品牌。据介绍,为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突围开来,公司积极接受新事物,充分利用线上新媒体形式,如直播、网络平台等进行推广。
(黄丽霞摄)
商会充当“服务者”
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一德路商户众多,2003年,越秀区海味干果商会在这里成立,2005年升级为广州市海味干果行业商会。今年3月底,广州市海味干果行业商会举行成立十八周年志庆,商会会长田纯青总结了这些年来商会在引导行业规范经营、抓好食品安全保障、参与社会治理等方面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及取得的成效。
(受访者供图)
为更好地服务会员,这些年来,广州市海味干果行业商会充当好“服务者”的角色,如启动“一德诚信平台”,设立便民办税服务站等。为防控金融风险、提高融资效率,广州市海味干果行业商会还于今年联合各金融机构成立金融服务平台,将融资需求、融资产品和融资支持政策统一接入,为会员企业提供对接平台,为市场主体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
【类别 原创】
【记者 黄丽霞】
【编辑 黄惠雅】
图片为公众号资料图片,胡瀛斌摄(除署名外)